朱大鸣: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卡在天花板上
朱大鸣 2011-02-21 10:00:58
央行已经彻底的走向了货币政策紧缩的道路,这次上调准备金,将之卡在了天花板上。
消息称,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再创历史之最达19.5%,按照1月份人民币存款余额71.23万亿,共将冻资3500亿左右。专家们普遍认为,其针对所谓的流动性压力,证券市场周五已经作出反应。这次上调准备金,主要是针对目前流动性压力,外汇占款量的激增,带来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
事实上,如此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是沉重打击,也对下周股市造成影响,特别是地产、金融类板块。我们多次指出,加息这种价格型的政策和上调准备金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只能导致产品更加过剩,劳动力和物价成本更高。
其实,物价上涨在当前更多的表现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主要不在于货币的超发,而在于贷款主体不公正导致的信贷政策失控。这些信贷资本转化成为投机资本,成为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新工具。因此,当前流动性压力较大的原因在于,信贷结构的不合理,产业资本变成投机资本,其外因在于人民币升值,内因在于垄断体制和产业结构畸形。如果不改变放贷的身份标准,所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只是一句空话和政绩工程,好看不中用。根本上的失衡不解决,2007年解决不了流动性问题,解决不了开动印刷机的冲动,如今仅仅靠上调准备金和加息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让成本推动型的物价,让纸币推动型的资产价格,有更坚实的金融基础。
事实上,央行货币政策误判形势,从去年一开始就企图以紧缩货币政策对付信贷畸形和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但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当前最应当做的不是加息继续增加成本,不是上调准备金以堵死中小企业的活路,而最应当对于当前畸形的贷款制度,予以纠正,彻底断绝炒房、炒地皮和炒股以及炒作物价的资金源头。对待物价上涨问题,紧缩货币政策,只能从压制需求角度来掩盖问题,实际上属于皮球越拍越高。最应当动用的“财政政策”,即促使增加供给做法,才能解决当前物价上涨和房价上涨的难题。
我们多次以日本的衰落,告诫不要大搞紧缩货币政策,这会使中国经济全面失衡和楼市崩溃。然而,从升值、加息、加税,都是在推高房价成本和物价成本,都企图以高价格来遏制需求和转移财富,走得道路和日本捅破泡沫一模一样的道路。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和官员们已经意识到,靠紧缩货币政策而不去修正信贷政策和管好印钞机,是多么荒唐的事。我们的宠物经济学家,一直拿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对冲所谓的通胀和资产价格飙升,但问题在于,如果不能将信贷政策更正,不能管住自己的印钞冲动,不能抵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势必水火不容,形成一个荒唐而又矛盾的政策局面。
货币政策在当前产业结构失衡和身份垄断制度干涉下,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滥用货币政策,而放纵信贷政策和支持垄断性的信贷结构,必将继续推高中国的资产价格和物价。这样简单的逻辑,却屡屡被压制型的货币政策取代,这让人对于信贷制度和纸币印刷制度产生质疑。在纸币驱动下,产业资本变成投机资本,财富分配在这种隐形的体制下重新集中,对中国制造已经造成严重威胁,产业空心化和金融资本膨胀,信贷资本和官僚资本已经将货币政策掏空。
总而言之,对上调准备金这样基本上对于流动性没有效用的货币政策,不用太高估它的正面影响,倒是要对其负面效应加以防范,因为当前的金融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直逼中国经济的底线,如果这样的政策还不能冲垮纸币驱动的物价上涨和成本驱动的资产价格时候,王牌出完,只能眼睁睁看着物价戏弄人间了。当这样的政策造成严重的叠加效应时候,本来已经过剩的经济状态,将会惊天大逆转,陷入新通缩(不是指价格不涨,而是指需求不振)状态,这是中国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当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准备金时,我们不知道他们怎样解释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将准备金调到天花板上,难道还要像2008年那样,从天花板上直接跳下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