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上市融资 如何“用”好投行
发布: 2011-1-21 23:31 | 作者: 汪静、李蕾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2011年,微薄上李国庆与大摩女之间的凌厉酣战率先点燃了新年的热度。虽然事情发展至今已然告一段落,虽然李国庆仍然感到受了委屈,妻子俞渝对承销商的庆功宴却依然如期进行。当当对于融资效果的不满不是个案,其与携手上市的投行并非情投意合。
亦敌亦友 企业与投行应充分沟通
回顾当当“招商引资”的历史,可以看出李国庆夫妇对资本素有“戒备”。自2006年完成第三轮融资之后,当当网一直没有再融资。李国庆曾对媒体表示,风投和创业企业应该是婚姻关系,同时,他对投行的期望则是不要出现股价相对发行价的太大波动。
似乎,李国庆对于投行的期望本身为其对于上市结果的纠结和不满已经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当当之前,早有互联网大腕谷歌尝试挑战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只不过,谷歌没有采用口水战,而是对于投行和机构投资者采用了更加强硬的方式。
2004年4月,谷歌公司雇佣当当承销商之一摩根士丹利以及瑞士信贷作为其上市的主承销商。同年夏季,谷歌的IPO没有遵循常规模式,而是启动了“荷兰式拍卖”的发行方式,让投资者在与谷歌IPO相关的银行开设账户,并提交购买订单,以拍卖方式竞价,而本应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投行则被边缘化了。
不仅如此,互联网新贵社交网站Facebook更开创了非上市公司融资的例子。还未上市,Facebook就通过高盛等机构将公司估值定到了500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CEO扎克伯格也不急着将企业上市,因为其未上市融资已经让各路投资者趋之若鹜。
十年打拼,李国庆看重当当融资规模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显然目前当当还不具备谷歌、Facebook那样与投行叫板的能力。
花旗环球投资银行董事张玥表示:“如果企业上市的发行股价偏低会有很多原因,可能由于市场不好,或者是投行团队的水平不够,还有可能是与企业的沟通不够充分,导致公司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
必须承认,对于资本市场不甚了解的中国企业,首次IPO的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上市的时候不存在一个绝对准确的企业估值,企业对投行的风格,背后有无猫腻未必知晓。那么,在种种不确定面前,企业应该如何把握对于上市的期望呢?
“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和人。”张玥说。
以房地产企业保利集团为例,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时候,整个行业的估值水平不高,当时的日均交易量仅100多万港元,但其投资者关系部门不断与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分析员沟通,在盈利等方面也达到了投资者的预期,到现在保利的日均交易量已经过亿,估值水平也直线上升。
选择投行 也要讲究“门当户对”
显然,创业企业家很难同时是资本运作专家,中国的创业者更缺少成熟资本市场的滋养。然而,既然每家公司只有一次首次公开融资的机会,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特点和需求的投行似乎尤为关键。
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投行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通常会有许多的投行向同一家想要上市的企业抛橄榄枝,在抢项目的过程中,有的投行说的天花乱坠,比如作出承诺,除了保证企业上市,还会购买企业百分之多少的股票。有的则是全球CEO亲自打电话或到访企业,以表示重视,这些都很容易让不明所以又很爱面子的中国企业十分开心。”
对此,张玥表示,“企业对投行的运作有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这些承诺没太大意义。”需要清楚的是,与企业接洽的投行承销团队是资本市场的卖方,手中并没有调动资本的权力。另外,有些企业为了获得信心而让投行出具的某种书面承诺也只是一纸空文,“因为这背离了游戏规则,投行很容易挑出来以某个限制条件而免责。”
在这纷繁复杂的表象面前,企业该循着哪些线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行呢?
规模大、盈利高的公司应该尽量去寻找那些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但是规模小、盈利稍低的公司有可能无法达到这些大型国际公司的要求。“选择投行的时候要锁定其操作团队和资源,而不仅仅是其名声和响亮的品牌。”张玥对记者表示。公司在选择提供融资服务的投行时,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自己对这家投行到底有多重要,也许这家投行很有名望,但如果企业太小,反而有可能受到冷落,融资结果也很可能会令人失望。
另外,投行团队也很重要,他们才是拿着企业的身家性命在操作的人。因此,企业需要知道这家投行团队是否可信以及具备相应的能力。张玥表示,“银行家如果只是按照上市程序,完全依靠时点和市场而不动脑子,想办法的话,那就是靠天吃饭。”
投资银行家一般不会保证股票发行的价格,而是会以一种“尽力而为”的态度办事,还有一些投行先向公司承诺一个高价,然后在交易快要结束前突然降价。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在前期尽量对投行做一些背景调查。”张玥说。
华尔街知名投资家彼得·赛瑞斯曾表示,董事长或CEO必须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聆听投行提出的问题时,就会明白哪个人真正了解他的公司,而哪个人是为了得到生意装出一副了解公司的样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